铬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像硒、碘、锌、铁一样,它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关键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合成铬,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三价铬(有机铬)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六价铬(无机铬)有明显的毒性。
人体内铬含量仅为5~10mg,主要分布在骨骼、皮肤、脂肪、肾上腺、大脑和肌肉中。铬作为一种必要的微量营养元素在所有胰岛素调节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帮助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效率,是重要的血糖调节剂。
铬的生理功能
铬在所有胰岛素调节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帮助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效率,是重要的血糖调节剂;在血糖调节方面,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生长发育,并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也有控制作用,缺乏时可能会导致心脏疾病。
当缺乏铬时,就很容易表现出糖代谢失调,如不及时补充这种元素,就会患糖尿病,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病,严重的会导致白内障、失明、尿毒症等并发症。
铬缺乏的原因及症状
主要原因是食物中含铬过低或因疾病消化吸收不良,人体消耗过多等因素造成:
吸收过少
中国人传统的食物是谷物,谷物中铬的含量本来就不高且利用率差,但如不过分精制尚可满足人体的需要。而精加工后,铬的损失严重。以小麦为例,加工成标准面粉后铬损失在90%左右,特精制粉,几乎测不出铬的存在。
而大量摄入精制谷物,反过来又加重了铬的消耗。随农家肥的用量减少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地中的铬元素也经多年抽取而减少,大棚种植等新技术,使植物的生长期变短,不能积蓄足够的元素,造成谷物及植物本身的含铬量减少。而使用工业饲料的动物,由于生长期短及激素的催长作用体内铬、锌元素的含量更是明显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现城市居民中,每日铬元素的摄入量不足35μg,每日人至少需要50μg,而最佳的摄入量可能是100μg/日,铬不足已成为糖尿病、高脂血、脂肪肝、冠心病、中风高发的原因之一。
消耗过多
在产生能量、合成脂肪及蛋白质,清除过剩脂肪等方面都要消耗大量的铬,吃的越精细,摄入能量越多,越油腻,消耗的铬越多。现代研究说明,现代人体内铬的消耗比三十年前高出20%-40%左右。
丢失严重
1.铬元素一旦被动员,不会再重新吸收,90%被动员的铬,通过排尿排出。
2.饮酒、过食油腻、过食精细食物、高糖食物可加快铬的排泄。
3.过度劳累、大量出汗、大量运动、手术、创伤、意外、精神打击、工作压力太大等,也可促使铬的排泄。
4.利尿药,通过尿的排泄,加快铬的丢失。肾功能及代谢的紊乱,也可加快铬的丢失。
症状
人体缺铬早期并没有明显的征兆,机体内贮存的铬会释放出来,储备铬耗尽之后,仍需一段时间才会表现缺乏症状,因为机体会分泌足够的额外胰岛素来补偿因缺铬而引起胰岛素效能的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多是临界缺铬的主要标志。胰岛素的增加会使铬过多地释放到血液中之后,经尿排出,此时如不及时补充铬,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代偿能力枯竭时,胰岛素功能受损,便会引发糖尿病,同时会出现多种症状,诸如尿频、尿量过多、口渴感、易饿、体重减轻、疲倦等。
点击打开原图
铬的摄入量及来源
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铬的适宜摄入量为30μg/d。食物中铬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牡蛎、啤酒酵母、干酵母、蛋黄、动物肝;其次是肉类、海产品、整粒粮食、豆类;乳类、水果、蔬菜中铬含量较低。粮食经加工精制后,铬含量明显降低。
铬在粗制粮(普通面粉、糙米等)中含量很高,而食品的精制过程可以丢失大量的铬,据认为是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补充铬以通过含铬丰富的食物进行补充最好,但必要时也可考虑使用醋酸铬、氯化铬等进行补充,但要防止补铬过量,过量的铬可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中毒,使鼻、口腔、胃肠道出现烧伤、出血、溃疡,还可并发其它一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