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高效利用湖北硒资源,通过富硒产业发展,催生湖北产业发展新方向,加快湖北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科技和产业形态等的变革,促进湖北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打造湖北产业新优势,使湖北富硒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与特色。根据《关于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协调会议纪要》(省委专题办公会议纪要〔2013〕35号)文件精神,为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尽快把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与产业优势,打造湖北产业新特色、新优势,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富硒产业拥有良好基础
湖北省硒资源优势显著,总量位于全国前列。恩施州拥有全球唯一沉积型的独立硒矿床——恩施市渔塘坝硒矿床,有“世界硒都”的美誉,其硒资源集独特性、多样性、丰富性于一身,有硒矿资源、富硒矿泉水资源、富硒土壤资源、富硒生物资源、富硒特产资源、富硒生态旅游资源等,形成了天然富硒环境与富硒生物圈。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为我国主要产粮区,具有粮油产业、水产业、畜禽业等支柱产业,据调查也分布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具备打造“中国生态富硒粮都”的环境与资源条件。湖北富硒产业已具一定规模,是较早实施富硒资源开发的省份之一。恩施州富硒产业集群已成规模,培育了一百多多家硒产品研发企业,占国内硒产品研发企业的三分之一,形成了恩施富硒茶、高山蔬菜等十大富硒产业,打造了68个“中国名优硒产品”,81个“中国特色硒产品”。随着富硒土壤的调查发现,江汉平原富硒农产品开发开始起步,富硒产业集群已具雏形,相关企业积极开发富硒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我国富硒产业发展迅速
全国24个省份发现有天然富硒土壤,在我国居民对食品的营养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开发硒资源、利用硒资源、发展硒产业的热潮正在国内兴起。富硒地区都积极利用富硒农业地质环境,开展富硒农副产品研发,发展天然富硒产业。也有些非富硒地区,通过使用硒肥、富硒饲料或富硒饵料,生产富硒农副产品。已具一定产业规模的省份主要有陕西、贵州、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浙江、海南、山东、河北、黑龙江、重庆、江苏等,其中陕西安康、青海平安县、江西丰城、贵州开阳县最为典型。全国富硒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富硒粮油、富硒果品、富硒中药材、富硒畜禽产品、富硒水产品、富硒多糖类食品、富硒蛋白类食品、富硒核酸类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富硒肥料、富硒饲料、富硒矿泉水、富硒养生旅游产品等。
(三)富硒产品市场优势明显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科学家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缺硒能直接导致癌症、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内障等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多达400多种疾病。但是全世界有42个国家缺硒,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缺硒。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居民硒摄入量不足,需要补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硒的生理机能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通过富硒农产品、富硒食品、富硒营养品、富硒保健品、富硒药品、富硒矿泉水补充人体所需的硒元素,改善健康状况。食品和水是人体吸收硒的主要来源,农作物和水中的硒含量水平与环境中的硒密切相关。在天然富硒区开发富硒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富硒肥料能改善土壤富硒环境,有助于富硒种植业发展。富硒饲料与富硒饵料能用于生产富硒畜禽产品与富硒水产品,有助于富硒养殖业发展。因此,在人类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当今,富硒系列产品有着光明的开发前景。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富硒产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各种富硒资源详细调查与评价为基础,以提升富硒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全面推进富硒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与富硒食品业及硒肥等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富硒资源开发产业链,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富硒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有力支持武陵山片区(恩施州、五峰自治县、长阳自治县、秭归县)、秦巴山片区(竹山县、竹溪县等)的农村产业扶贫与整村推进扶贫,进而促进“五个湖北”建设和“两圈两带”战略实施。
(二)基本原则
1.面向湖北经济发展需要。以《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等为指导,积极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紧扣“五个湖北”建设与“两圈两带”战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发展富硒特色经济产业体系。
2.突出湖北硒资源比较优势。重点利用恩施州硒矿资源和全省土壤富硒资源等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恩施州富硒功能食品产业、富硒茶产业、富硒畜牧产业、富硒蔬菜产业、富硒饲料产业、硒肥产业、富硒矿泉水产业及富硒生态旅游业,江汉平原富硒特色农业和富硒食品业,建立全省现代富硒农业发展体系,大力促进富硒产品产业化开发,实现富硒产业市场化与品牌化。
3.提升湖北富硒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原则,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强富硒土地治理和环境整治,扶植富硒农业产业合作社,加快和规范富硒土地流转,合理利用富硒土地,发展天然富硒农业,规范富硒种植与养殖管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科学使用富硒肥料,不断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实现硒资源合理开发、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4.建设湖北主要富硒产业链与两大产业集群。围绕“一元多层次”战略,建设湖北主要富硒产业链,围绕富硒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视富硒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恩施州富硒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江汉平原富硒产业集群成长。
5.完善湖北富硒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富硒产业研究基金,多种途径加强科技投入,加强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的建设;重视富硒产业开发的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完善富硒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开展各种富硒产品研发,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硒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与富硒产品技术含量。
6.坚持富硒产业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政策,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先,确保硒资源开发的安全、节约、高效,建立各类硒产品检测与评价标准,规范富硒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确保硒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实现富硒产业可持续发展。
7.发挥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运用市场的杠杆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既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以恩施州和江汉平原富硒区为富硒产业增长极,以打造“世界硒都”与 “中国生态富硒粮都”为战略目标,建立完善的富硒产业园区体系与工程评价体系,统筹开发硒矿和富硒土壤资源,大力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富硒产业链,建设恩施州富硒产业集群、江汉平原富硒产业集群两个资源型产业集群。以建设“中国恩施硒谷”为重点,将恩施州建成全国最大的多样性富硒农副产品中心和硒肥生产基地、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富硒生态旅游基地;以建设“中国生态富硒粮都”为重点,将江汉平原建成全国最大的粮油、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大宗富硒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及贸易中心。完善两大富硒产业集群的支持体系,逐步把富硒功能食品、富硒茶叶、富硒畜牧、富硒蔬菜、富硒饲料、富硒肥料、富硒矿泉水及富硒生态旅游开发培育成为恩施富硒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将粮油、水产品、畜禽产品、蔬菜等大宗富硒农副产品产业发展成江汉平原支柱产业。把富硒产业培育成为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农民增收的突破点,使富硒产业成为湖北省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2.具体指标。到2020年,全省建成42个省级富硒种植示范基地、15个省级富硒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0个省级富硒畜禽养殖示范基地、6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0个富硒生态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地质公园、1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示范基地、20个省级富硒产业园、2个产地型省级富硒物流园、1个全国最大的大宗富硒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等。
形成一批富硒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以及经营额过30亿元的加工园区、富硒产品产值过50亿元的大县(市),到2020年湖北省富硒产业总产值过1000亿元。
(四)发展思路
坚持生态文明,把握“生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以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理念发展富硒产业,打造富硒产业集群。针对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恩施州和江汉平原富硒资源的现状,着力打造江汉平原“中国生态富硒粮都”,以建设“中国恩施硒谷”为重点深入推进“世界硒都”恩施州富硒产业发展。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框架可概括为:两大重点发展区域,即恩施地区和江汉平原地区;八大重点发展产业,即富硒种植业、富硒水产养殖业、富硒畜禽养殖业、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业、富硒养生旅游业、富硒生物药业、富硒肥料产业及富硒矿泉水产业。
1.两大重点发展区域。以省农业地质调查发现的富硒土壤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坚持江汉平原和恩施并重,兼顾其它富硒土壤潜力发展区域(五峰自治县、长阳自治县、秭归县、竹山县、竹溪县、武穴市等)。根据富硒资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按功能分区布局发展。
2.重点发展的富硒产业。根据不同地域硒资源类型分布特点,分别发展重点硒产业。恩施地区硒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重点发展富硒种植业、富硒水产养殖业、富硒畜禽养殖业、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业、富硒养生旅游业、富硒生物药业、富硒肥料产业、富硒矿泉水产业等八大富硒产业,并突出富硒农副产品多样性以及硒肥、富硒矿泉水、富硒生态旅游等产品的独特性。江汉平原富硒土壤资源丰富,重点培育富硒粮油种植、富硒淡水水产动物养殖、畜禽产品养殖、富硒水生蔬菜种植、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大富硒产业,并突出发展粮油、水产品、畜禽产品、蔬菜等大宗富硒农副产品产业。
三、主要任务
根据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富硒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项:
1.富硒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是在湖北省尚未开展农业地质调查的区域,开展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实现全覆盖,查明全省富硒土壤资源等分布格局。二是在重点富硒地区,开展大比例尺(1:50000、1:10000、1:5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以硒资源调查为重点,兼顾其它有益微量元素资源(锶、锗、锌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开展硒矿资源勘查及土壤母质岩石中硒资源量调查评价工作。三是开展天然富硒农产品分布情况调查,通过调查,评价富硒农产品资源,以确保富硒地区农产品富硒品质与农业安全优质生产。
2.富硒资源开发与应用。合理开发与利用恩施州硒矿、富硒矿泉水、富硒养生旅游资源以及富硒土壤资源等。大力发展恩施州硒肥产业和富硒饲料产业,以及高纯硒产业。以硒肥改善部分地区富硒农业环境质量,以富硒饲(饵)料确保湖北省畜禽产品与水产品的富硒品质。充分利用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提高农产品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实现农副产品的品质优化。建设富硒种植示范基地、富硒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富硒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富硒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从而提升湖北省富硒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持富硒产业的稳定、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3.富硒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打造。加强富硒产业链的接通与延伸,拓展产业链市场,并逐步形成国际市场,使其成为湖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色与优势。加快富硒产业工业园、产地型省级富硒物流园等的建设。不断强化产业升级,加强富硒产品的深加工与精加工,提升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鼓励更多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不同规模和类型富硒产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紧密和松散结合的产业链和协同创新链;加强各级政府管理服务部门之间在富硒产业开发上的相关协调合作,构建虚拟的富硒产业开发组织,为富硒产业开发提供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打造恩施州和江汉平原这两个资源型产业集群。
4.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完善富硒产业全过程的标准化,可控化,用法治化的思维和理念,加强富硒产业质量工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逐步实现富硒土地认证制度。发挥示范基地的标准化作用,制定富硒种植、富硒畜禽养殖、富硒水产养殖、富硒产品加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各种富硒产品质量标准,实行湖北富硒产品的统一标准化生产与管理。规范富硒产品市场,发挥产地型省级富硒物流园的规范作用,推进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级权威检测平台,提升检测能力,扩大其影响力。建立完善的富硒产品检测与认证系统,逐步实现富硒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而提升富硒产品的品质,实现农业增产,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四、重点工程
根据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重点实施富硒资源调查评价、富硒资源开发与利用、富硒产业化经营与产业集群发展等三大工程:
(一)富硒资源调查评价工程
1.硒矿和富硒矿泉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展恩施州硒肥用硒矿资源与富硒矿泉水资源勘查,到2020年,力争找到1个大型、4个中型硒肥用的沉积型独立硒矿床,1个大型、5个中型富硒矿泉水矿床。确定恩施州黑色页岩型硒矿用于生产硒肥的利用方式,研究确定硒肥中有效硒组分含量标准及生产技术工艺路线,制定湖北省硒肥用硒矿矿床工业指标地方标准,到2020年,力争申报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依据国家有关食品安全要求,制定湖北省富硒矿泉水地方标准,到2020年,力争申报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打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示范基地,争取进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示范基地。
2.富硒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尚未开展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地区,全面开展此项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实现省域全覆盖。继续实施“金土地”工程,到2020年,对42个县(市、区)开展富硒资源调查评价,完成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面积3.4万km2,提交富硒产业开发基地40~45处。
3.富硒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调查富硒地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遗产资源。对中国长寿之乡钟祥市富硒地区长寿村、恩施州重点长寿村开展富硒环境调查评价,调查评价面积3000km2。开展双河渔塘坝硒矿区旅游地质与地理环境调查,重点调查区面积100km2。重点调查60种天然富硒绿色农产品(食品)资源,20种天然富硒中药材资源。调查富硒地区历史名优特产资源及其文化遗产资源,恩施州可用于泥浴的天然富硒泥土旅游资源。
4.富硒特产与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开展国家级的特产资源调查。对富硒农作物、畜禽地方品种、常见淡水水产动物等农业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和选育,研究其硒富集机理。力争至2020年,选育畜禽品种8~15个、淡水水产动物品种10~20个、农作物品种30~50个。
(二)富硒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
根据湖北省主要产业功能分区规划,结合国土整治与建设规划,富硒资源开发的重点工程都将结合富硒资源区域现有功能结构,在不改变种植制度,不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品种优化与选育,科技研发与标准园建设,提升现有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综合功能。
1.富硒种植业。主要发展粮油、蔬菜、茶叶、烟叶、果品、中药材等作物种植。重点创建42个省级富硒种植示范基地,争取打造10个富硒种植类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富硒种植示范基地20个位于恩施州富硒产业集群、18个位于江汉平原富硒产业集群,4个分布于湖北省其他市(县)。产业分布见表1。
表1:42个种植业示范基地及所在市(县)
基地名称 |
所在市(县) |
20个种植业示范基地及所在市(县) |
|
省级富硒稻米种植示范基地 |
仙桃市、洪湖市、京山县、监利县、宣恩县 |
富硒小麦种植示范基地 |
天门市、潜江市、沙洋县 |
玉米种植示范基地 |
恩施市、蔡甸区 |
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 |
利川市、巴东县、长阳县 |
红薯种植示范基地 |
宣恩县 |
大豆种植示范基地 |
仙桃市 |
花生示范种植基地 |
咸丰县 |
油菜籽种植示范基地 |
钟祥市、武穴市 |
芝麻种植示范基地 |
钟祥市 |
茶油种植示范基地 |
建始县 |
12个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及所在市(县) |
|
富硒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
嘉鱼县 |
富硒花椰菜种植示范基地 |
天门市 |
富硒水生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
蔡甸区 |
富硒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
恩施市、宣恩县 |
富硒生姜种植示范基地 |
武穴市 |
富硒凤头姜种植示范基地 |
来凤县 |
富硒大蒜种植示范基地 |
巴东县 |
富硒山药种植示范基地 |
利川市 |
富硒佛手山药种植示范基地 |
武穴市 |
级富硒食用菌示范基地 |
随县 |
富硒葛仙米种植示范基地 |
鹤峰县 |
7个茶叶示范基地及所在市(县) |
|
富硒恩施玉露种植示范基地 |
恩施市 |
富硒伍家台贡茶种植示范基地 |
宣恩县 |
富硒鹤峰茶种植示范基地 |
鹤峰县 |
利川富硒宜红茶种植示范基地 |
利川市 |
富硒采花毛尖茶种植示范基地 |
五峰县 |
富硒龙峰茶种植示范基地 |
竹溪县 |
业州奇羊坝茶种植示范基地 |
建始县 |
3个烟叶示范基地及所在市(县) |
|
富硒白肋烟种植示范基地 |
建始县 |
富硒烤烟种植示范基地 |
宣恩县 |
富硒马里兰烟种植示范基地 |
五峰县 |
2.富硒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湖北省富硒水产养殖业,加强水环境保护,研制与科学运用富硒饵料,推广富硒水产业养殖,创建15个富硒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争取打造10个富硒水产类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富硒水产养殖示范基地3个位于恩施州富硒产业集群、10个位于江汉平原富硒产业集群,2个分布于湖北省其他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