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信县金阳办事处段赵村阳信仙女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富硒七号梨园里,来自河北、济南、广东的客商争相抢购富硒七号早熟梨。
地处鲁北的阳信是著名的中国鸭梨之乡,全国优质鸭梨基地重点产地,全县梨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量2亿公斤。因地域光照、气候等特点,阳信鸭梨个大、皮薄、核小、酥脆、酸甜适度,从1985年获得全国梨系评比中得分第一名,目前已“五连冠”,被国务院四部门联合授予“中国鸭梨之乡”、“中国鸭梨生产示范基地”等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为专用水果,多家航空公司指定为配餐水果,其梨汁、梨醋饮料被中国女排、男篮指定为专用饮料。
阳信仙女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集科研、生产、销售富硒农产品为一体,积极参与世界营养机构倡导的补硒行动,传播补硒知识,倡导全民补硒,致力于打造国内富硒农产品基地。公司主要开发功能性粮油、果蔬、食用菌、畜产品等农产品及技术推广,主要产品有富硒、富钙、富锌、富铬等农产品。公司生产经营的硒化梨、硒化冬枣、硒化鲜食玉米、硒化蔬菜、硒化大米、硒化面粉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公司拥有山东鸭梨富硒基地、桃子中秋红基地等基地。
公司与“中国富硒之父”崔建久教授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崔教授开发的第六代富硒制剂生产富硒农产品,在推行标准化果园建设中,高度重视果园科技的发展应用,实施“由鸭梨大县向名梨强县转变”策略,引进了鸭梨有机栽培技术、富硒鸭梨生产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生产技术。按照“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均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思路,引进名特优新品种,科学培育和引进嫁接,现已开发出绿宝石梨、红巴梨、丰水梨、新二十一世纪梨、早酥梨、金花梨、琥珀梨、玛瑙梨、黄金梨、水晶梨、圆黄梨等20多个系列、56 个品种,是我国鸭梨生产品质最好、品种最全的生产基地。据阳信县林业局专家介绍,“新梨七号”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母本,当地早酥梨为父本杂交而成,遗传了父本早熟性,又遗传了母本质地酥脆、耐贮藏、清香、阳面红晕等优质特性。果皮薄,果点中大而密,果肉白色,肉质酥脆、多汁,风味淡甜,品质优。2016日9月,在第二届中华杯全国优质梨评比中,从400份参赛样品中脱颖而出,喜获大赛金奖。能获得如此的殊荣,体现了阳信果品业不俗的实力,也标志着阳信县果业科技推广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这种早熟梨因其生长时间短,上市早,再加上品质优良,肉质细腻,吸引了北京、济南、天津等地的客户前来采摘。
最新文章
专注有机硒肥研究,助力富硒农...
水稻富硒肥的使用有什么意义
富硒大米种植技术应该学会哪些...
使用硒无忧富硒肥种植富硒水稻...
硒无忧富硒技术支持黑龙江富硒...
水稻富硒技术想做高硒应该如何...
富硒水稻富硒肥技术难吗?怎么...
富硒水稻种植方案详细解答
富硒大米在什么生长期使用大米...
富硒水稻叶面喷施硒肥富硒技巧
热点文章
我国富硒产品硒含量国家标准和...
钒对人体的作用,这个微量元素...
富硒产品硒含量国家标准及行业...
富硒小米和普通小米的区别都在...
国家最新补硒标准2018年4月1日...
为什么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富硒...
不是所有的地瓜都叫富硒地瓜!...
补硒须知 | 我国富硒产品硒含量...
最新国家标准!关于食品中硒限...
为什么叫富硒?含硒食品与富硒...
500亩富硒梨喜获丰收
日期:2019/08/28 点击:1179 文章来源: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导读: 近日,阳信县金阳办事处段赵村阳信仙女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富硒七号梨园里,来自河北、济南、广东的客商争相抢购富硒七号早熟梨。
同类产品推荐
专注有机硒肥研究,助力富硒农业发展
安徽硒无忧公司生产的硒无忧富硒植物营养液是一种高品质、多元素、吸收利用率高的有机络合硒肥。该产品采用纯天然植物蛋白为载体,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具有以下特点:
2025/11/06
水稻富硒肥的使用有什么意义
施用富硒肥料能够显著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使水稻成为富含硒的食物来源。这对于预防人体硒缺乏病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5/11/06
富硒大米种植技术应该学会哪些关键点
选择富含硒元素的土壤是种植富硒大米的基础。一般而言,碱性土壤中硒元素更容易被农作物吸收。
2025/11/05
使用硒无忧富硒肥种植富硒水稻的好处
富硒肥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肥料,可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025/11/05
硒无忧富硒技术支持黑龙江富硒水稻种植
硒无忧富硒技术支持黑龙江富硒水稻种植,这表明硒无忧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帮助黑龙江地区的水稻种植户实现富硒水稻的种植。具体来说,硒无忧可能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2025/11/04
水稻富硒技术想做高硒应该如何操作
使用含有较高硒元素的肥料,如有机高硒肥或无机高硒肥,为水稻提供充足的硒营养。在施肥时,要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确保水稻吸收足够的硒而不造成浪费。
2025/11/04
